陽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陽高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陽政辦發〔2025〕7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直各相關單位:
《陽高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預案》已經縣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陽高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5年8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陽高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預案
一、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建立健全陽高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以下簡稱“管道”)建設和保護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及時、有效預防和處置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保障管道設施穩定運行,編制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山西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辦法》《山西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大同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陽高縣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縣行政區域內,因第三方人為活動造成的嚴重影響石油天然氣輸送安全事故的應對,包括第三方使用機械工具破壞管道及附屬設施,以及第三方挖沙、采石等活動影響管道安全運行事故的應對。
因自然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等)、社會安全事件(恐怖襲擊、刑事案件等)及其他因素影響我縣管道正常運營時,依據我縣相關專項應急預案執行,本預案做好銜接。
1.4工作原則
堅持統一領導、協調聯動,預防為主、防控結合,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快速反應、科學處置的原則。
1.5事故分級
按照危害程度、影響范圍、損毀程度等因素,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一般4個等級(見附件3)。
二、應急救援指揮體系
全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體系由縣應急指揮部及其辦公室組成。
2.1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指揮部
指揮長:縣政府分管能源工作的副縣長
副指揮長:縣政府辦公室聯系工作的副主任,縣應急局、縣能源局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委宣傳部、縣發科局、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務局、縣衛體局、縣應急局、縣工信局、縣市監局、縣能源局、縣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陽高分局、縣消防救援大隊、縣融媒體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國網陽高縣供電公司、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華潤燃氣陽高公司等。
縣石油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縣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能源局,辦公室主任由縣能源局主要負責人兼任。
縣指揮部及其辦公室、成員單位職責見附件2。
2.2現場指揮部
發生管道事故后,縣政府成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h現場指揮部設置如下:
指揮長:縣政府分管能源工作的副縣長
副指揮長:縣政府辦公室聯系工作的副主任,縣應急局、縣能源局主要負責人
縣現場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組、搶險救援組、氣源調度組、治安維穩組、醫學救護組、后勤保障組、宣傳報道組、善后工作組、專家技術組9個工作組。根據事故應急處置實際需要,指揮長可視情調整工作組、組成單位及職責,調集縣直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事故處置工作。
2.2.1綜合協調組
組長:縣政府辦公室聯系工作的副主任
成員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能源局、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務局、縣應急局、縣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陽高分局、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
職責:收集、匯總、報送事故和搶險動態信息,承辦文秘、會務工作;協調、服務、督辦各組工作落實;完成現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2.2.2搶險救援組
組長:縣應急局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應急局、縣能源局、縣消防救援大隊、國網陽高縣供電公司,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相關企業
職責:制定搶險救援方案,組織力量開展險情處置、應急救援,防范次(衍)生事故;對事故的發展趨勢和恢復方案等提出建議。
2.2.3氣源調度組
組長:縣住建局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住建局、縣發科局、縣財政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工信局、縣能源局、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華潤燃氣陽高公司等相關企業
職責:制定氣源調度方案,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和油氣企業向管道氣供應受到影響的區域調配天然氣,督促落實各項氣源調度措施等。
2.2.4治安維穩組
組長:縣公安局分管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公安局、縣發科局、縣市監局、縣民政局,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
職責:維護事故現場秩序,控制違法犯罪嫌疑人,依法制止并查處油氣輸送管道保護范圍內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督促落實各項治安維穩防范措施等;加強對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場監管和調控,打擊囤積居奇行為;做好受影響人員與涉事單位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2.2.5醫學救護組
組長:縣衛體局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衛體局,縣醫療集團,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
職責:指揮調度醫療衛生力量,確定定點醫院;協調調派醫護人員,展開傷病員搶救、轉運和院內救治;為指揮人員、搶險救援人員和集中轉移安置人員提供醫療衛生保障。
2.2.6后勤保障組
組長:事發地鄉鎮主要負責人(事發地為鄉鎮交界地時,由指揮長擔任組長)
成員單位:縣發科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應急局、縣民政局、縣能源局,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
職責:負責保障救援人員、裝備和物資的需要;負責運力、油料、電力等供應保障;負責救援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生活保障。
2.2.7宣傳報道組
組長:縣委宣傳部分管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能源局、縣融媒體中心、事發地鄉鎮人民政府
職責:根據縣指揮部發布的權威信息,組織協調新聞媒體開展應急新聞報道,積極引導輿論等。
2.2.8善后工作組
組長:事發地鄉鎮主要負責人(事發地為鄉鎮交界地時,由指揮長擔任組長)
成員單位:縣能源局、縣應急管理局、縣公安局
職責:做好秩序恢復和恢復重建工作;組織事件調查,總結分析事故原因和應吸取的教訓,提出改進措施;組織開展事件處置評估;處理其他有關善后事宜。
2.2.9專家技術組
組長:縣能源局主要負責人
成員單位:縣能源局、縣應急管理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務局、國網陽高縣供電公司、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華潤燃氣陽高公司、山納合成橡膠公司、陽高熱電公司等相關企業。其余單位根據事件情況確定
職責:組織長輸管道、電力、地質、水文等領域相關技術人員及專家進行技術研判,開展事態分析;為事件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提供咨詢和建議。
2.3分級應對
縣指揮部負責應對一般及以下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見附件3)。發生較大及以上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立即上報市應急指揮部,由上級成立現場指揮部后,縣級指揮部并入上級指揮部移交指揮權,繼續配合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三、風險防控
相關部門應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管道安全運行。要準確掌握本區域管道建設和保護工作中的風險情況,對可能發生的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進行綜合性評估和趨勢分析,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能源部門要牽頭協調處理管道建設和保護重大問題,指導、監督有關部門履行管道保護義務等。公安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侵占、破壞、盜竊、哄搶管道設施、打孔盜氣等破壞管道的違法犯罪行為等。自然資源部門要依法查處管道保護范圍以及安全距離內非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等。住建部門要嚴格管道周邊房建、市政施工項目日常監督管理及違法施工行為查處,依法查處已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但未辦理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手續擅自施工的違法行為等。水務部門要依法查處并協調解決河道采砂對管道造成的安全隱患等。應急部門要負責管道工程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與管道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審查,參與事故應急救援等。市監部門要督促長輸管道企業依法落實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法定責任。
長輸管道企業要強化管道保護主體責任意識,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提高安全風險防控以及應急管理處置能力;要建立完善日常安全和風險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處置管道各類風險和隱患,落實風險管控措施;要梳理高后果區、重點防汛部位、重要穿跨越部位等管道保護關鍵部位,建立臺賬并重點巡查巡護;要針對關鍵部位排查外部風險隱患,制定落實相應的防控制度措施;要加強與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切實落實管道保護措施;要扎實做好應急值守工作,突發情況及時處置并第一時間上報,確保管道安全穩定運行。
四、監測和預警
4.1監測
長輸管道企業要加強管道周邊風險監測和信息分析,特別是對第三方作業以及挖沙、采石、采礦等活動進行重點監測,可能引發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的重要信息及時報告縣指揮部辦公室。
縣指揮部辦公室負責接收縣域內管道周邊風險監測重要信息,暢通信息報送渠道,做好信息的匯總和分析工作。
4.2預警
縣指揮部辦公室要及時分析研判縣域內管道周邊風險監測重要信息,重大安全風險監測、監控信息。經研判認為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或接收到有關自然災害信息可能引發生產安全事故時,及時發布預警信息,通知有關部門和企業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或控制措施。同時,縣指揮部辦公室針對可能發生事故的特點、危害程度和發展態勢,指令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單位進入待命狀態。相關部門視情派出工作組進行現場督導,檢查預防性處置措施執行情況,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風險和重大安全隱患排除前或者控制、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暫時停產或停止使用相關設施、設備。
對可能引發一般事故的,及時報告縣指揮部并發布對應預警信息,可能引發較大及較大以上事故的監測信息及時上報市指揮部辦公室。
五、應急處置與救援
5.1信息報告
油氣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發生后,長輸管道企業負責人應當在半小時內報告縣能源局、縣應急局。
縣能源局、縣應急局和相關部門接到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信息報告后,應當立即進行核實,對事故的性質和等級作出初步認定,報縣指揮部,并按規定及時逐級上報。
報告事故信息的內容應包括:事故發生單位概況、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現場情況、事件類型(泄漏、著火或爆炸等)、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已經采取的措施和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盡可能全面地反映事故情況。
5.2先期處置
事發長輸管道企業應立即啟動本企業應急響應,組織進行先期應急處置工作,迅速撤離、疏散現場人員,設置警示標志,警戒事故現場和危險區域,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相鄰裝置、設備,防止事態擴大和引發次生事件。
5.2.1長輸管道企業先期應對措施
(1)用高音喇叭向事件點附近企事業單位及老百姓喊話,通報事件信息,告知其緊急撤離至上風向方向較遠安全地帶,進行疏散。
(2)根據現場情況,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疏散工作,可通過電視臺、廣播等媒體播放人員緊急撤離通知。
(3)將事件影響區內的居民從家里或營業場所向上風向方向疏散較遠安全地帶,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證公眾安全。
(4)負責在通往應急現場的道路上設置安全邊界及路障。
(5)協調關閉泄漏現場所有的火源、手機及電氣設備直至事件處理結束。
(6)如果有傷者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或安排傷者到就近有能力的醫院救治。
5.2.2社會民生系統先期應對措施
公安部門負責維護臨時安置點秩序、交通引導等工作。消防救援隊伍負責做好安置點火災防控,加強防火宣傳教育和火災隱患排查。應急部門負責協調受災群眾轉移到臨時安置點實施救助。交通運輸部門負責協調應急交通運力轉移受災群眾。工信部門負責受災群眾所需食物、水等基本生活物資的調撥與供應。衛體部門負責安置點的消毒防疫工作。供電公司負責組織、協調為臨時安置點提供應急保供電。
5.2.3公眾先期應對措施
油氣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發生后,公眾應保持冷靜,聽從應急救援指揮,有序撤離危險區域;不散布虛假或未經證實的信息,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鼓勵具備應急救援能力的公眾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應急救援需要,有組織地參與應急救援行動。
5.2.4加強信息發布
新聞宣傳部門按照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客觀統一的原則,加強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通過多種媒體渠道,主動向社會發布長輸管道事故相關信息和應對工作情況,提示相關注意事項和安保措施。加強輿情收集分析,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澄清不實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穩定公眾情緒。
5.3縣級響應
縣級響應由低到高設定為:三級、二級、一級3個響應等級。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發生后,依據響應條件,啟動相應等級響應(各等級響應條件見附件4)。
5.3.1三級響應
符合三級響應條件時,由縣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啟動三級響應,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故現場,指導、協調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隨時掌握搶險救援進展情況,視情況協調增派有關救援力量,并做好擴大響應的準備。
5.3.2二級響應
符合二級響應條件時,由縣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向指揮長報告,由指揮長啟動二級響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縣指揮部辦公室通知指揮長、有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同時,根據事故情況,迅速指揮調度有關應急力量趕赴現場參加應急處置工作。
(2)指揮長到達現場后,迅速成立縣現場指揮部及其工作組,了解現場企業先期處置情況,分析研判事故現狀及發展態勢;開展事故會商研判,研究制定事故救援方案,指揮各工作組迅速開展行動。
(3)指揮、協調應急救援隊伍和醫療救治單位積極搶救遇險人員、救治受傷人員,控制危險源或排除事故隱患,標明或劃定危險區域,根據事故類型組織救援人員恢復被損壞的交通、通訊、電力等系統,為救援工作創造條件。
(4)加強事故區域環境監測監控和救援人員安全防護,發現可能直接危及應急救援人員生命安全的緊急情況時,立即組織采取相應措施消除隱患、降低或者化解風險,必要時可以暫時撤離應急救援人員,防止事故擴大和次生災害發生。
(5)根據事故發展態勢和救援需要,協調增調救援力量。
(6)組織展開人員核查、事故現場秩序維護、遇險人員和遇險遇難人員親屬安撫工作。
(7)做好交通、醫療衛生、通信、氣象、供電、供水、生活等應急保障工作。
(8)及時、統一發布災情、救援等信息,積極協調各類新聞媒體做好新聞報道工作,做好輿情監測和引導工作。
(9)按照市工作組指導意見,落實相應工作。
5.3.3一級響應
符合一級響應條件時,指揮長向縣應急救援總指揮部總指揮報告,建議總指揮啟動一級響應,進一步加強現場指揮部力量,在做好二級響應重點工作的基礎上,落實市工作組指導意見,必要時請求市級有關部門給予支持。
5.3.4響應調整
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的事態進一步擴大,或者可能波及更大范圍,直接或間接造成巨大損害,縣應急指揮部或指揮部辦公室依據事故情況變化,及時上報事故情況,調整響應級別。
5.3.5響應結束
響應條件消除后,經縣現場指揮部確認,一級、二級響應由指揮部指揮長宣布響應結束;三級響應由縣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宣布響應結束。
六、應急保障
6.1隊伍保障
長輸管道企業應急隊伍是應急處置工作的基礎力量,要按照有關規定配備人員、裝備,開展培訓、演練;各成員單位應急處置隊伍是事故的重要支援力量和補充力量,要合理確定隊伍規模,加強技能培訓,滿足應急需求;縣指揮部應加強應急隊伍的監督檢查,在應急響應時統一指揮調配。
6.2資金保障
長輸管道企業要做好必要的應急處置資金安排。事發企業要及時落實各類應急費用,縣財政局要做好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資金保障,保障應急指揮系統、公益宣傳、人員培訓、演練與實施、物資儲備與維護、獎勵等方面資金。處置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所需經費,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多渠道籌集,分級負擔,確保應急需要。
6.3救援裝備保障
各應急救援隊伍應根據國家標準規范、有關規定,結合應急救援的實際需求情況,配備完善的應急救援裝備。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應當掌握本專業的特種救援裝備情況,按規程配備救援裝備。
6.4物資保障
長輸管道企業要按照有關規定儲備應急處置物資,各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儲備一定數量的常備應急處置物資。應急響應所需物資的調用、采購、儲備、管理,應遵循“服從調動、服務大局”原則,聽從縣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保證應急處置需求。
6.5醫療衛生保障
縣衛體部門應當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絡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技術、設備、人員,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能力。
6.6交通運輸保障
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發生后,縣指揮部和有關部門應根據救援需要,及時協調交通、鐵路等單位提供交通運輸保障。縣公安、交通部門對事故現場進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據需要開設應急救援特別通道。道路受損時,應迅速組織搶修,交通部門要確保救災物資、器材和人員運送及時到位,滿足應急處置工作需要。
6.7治安保障
縣公安部門負責事故現場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和設備的保護,維持現場秩序,及時疏散群眾;組織事發地村委干部,協助做好治安工作。
6.8人員安全保障
有關部門對涉險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裝備,嚴格按照程序開展救援工作,確保應急救援人員安全。
6.9通信與信息保障
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24小時專人應急值班值守和信息報送制度,保障信息傳遞無阻,應急響應迅速。
6.10其他保障
縣指揮部對應急保障工作總負責,統籌協調,全力保障應急處置工作需要。各部門要按照現場指揮部指令或應急處置需要,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應急保障工作。
七、后期處置
7.1處置評估
事故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縣指揮部召集有關部門對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評估,提出加強和改進同類事故處置工作的意見建議
7.2事故調查
按照事故等級和有關規定,成立事件調查組,及時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和直接經濟損失;認定事故的性質和責任;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7.3善后處置
縣指揮部要及時組織制訂善后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運輸車輛和占用的場地,由造成損失的第三方及長輸管道企業承擔。
7.4恢復重建
管道事故事件應急響應終止后,需對管道和設備設施進行修復或重建的,相關企業和受影響區域的各鄉鎮按照相關規定和實際工作需要組織編制恢復重建規劃,做好受損管道恢復重建工作。
八、附則
8.1預案管理
本預案實施后,縣指揮部辦公室應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預案宣傳、培訓和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適時組織評估和修訂。長輸管道企業要結合實際制定或修訂本企業應急預案。
8.2預案解釋
本預案由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8.3演練與培訓
8.3.1宣傳教育
縣能源局、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長輸管道企業等單位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對長輸管道事故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公眾的應急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保護長輸管道設施和打擊破壞長輸管道設施的宣傳力度,增強公眾保護長輸管道設施的意識。
8.3.2培訓
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長輸管道企業應定期組織應急業務培訓。長輸管道企業應加強長輸管道事故應急處置和救援技能培訓,開展技術交流和研討,提高應急救援業務知識水平。
8.3.3演練
縣能源局應根據實際情況,會同縣應急管理局、張家口應張天然氣有限公司等單位,定期組織開展長輸管道事故應急聯合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長輸管道企業根據生產實際,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本單位的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專項應急演練。
8.4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附件1:陽高縣油氣長輸管道建設和保護事故應急響應流程圖.docx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